2025-09-05
2025年8月30日至9月2日,星青年国际集团董事长、吉隆坡科技大学董事局主席、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董事长陈孝云教授率领代表团一行五人赴北京开展一系列推动吉隆坡科技大学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调研活动,此次行程覆盖国内十多所著名高校与行业领先机构、知名企业,旨在深化教育的国际化合作,构建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生态。
高校走访:聚焦学科共建与国际化人才培育
在为期四天的密集行程中,陈孝云教授一行先后访问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等高等学府,并进行了深入交流,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
代表团一行首站抵达北京大学横山书院。横山书院负责人刘永健博士陪同代表团参观了书院的历史展馆和文化体验空间,双方就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体系进行了讨论。陈孝云教授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自信、传承文化基因显得尤为重要,吉隆坡科技大学正在探索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国际教育理念相融合的创新路径,希望通过与横山书院的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育体验,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又深植文化根基的新时代人才。
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显芳陪同陈孝云教授一行参观了校图书馆。这座承载着“存古开新”精神的学术殿堂,以“人机共智”的创新实践,为全球教育科技发展提供了鲜活范本。代表团成员纷纷表示,如同经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既触摸到千年文脉的厚重,又感受到数字浪潮的澎湃。
在北京师范大学洪成文教授名校规划工作室,代表团一行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双方就如何把吉隆坡科技大学办成马来西亚一流名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在中国农业大学与北京工业大学调研时,陈孝云教授提出以“数字筑基、智能驱动”为核心,探讨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建设国际化的农业科技人才新范式,与北京工业大学重点围绕双方在建筑领域的优势学科储备,结合“城市战略更新”这一领先思路,谋划合作。
在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双方就“鲁班工坊”海外拓展、职业技能认证体系等达成共建共识,计划依托吉隆坡科技大学的国际化平台探索中马职教合作新路径。
会议洽谈:链接产业需求与教育创新
9月2日,代表团参加了由中国电子商会数字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吉隆坡科技大学与在京高校合作洽谈会。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工业大学等数十家高校代表,围绕产教融合、学科共建、招生合作、项目对接等内容展开交流。
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彭李辉出席并致辞,欢迎吉隆坡科技大学代表团并详细介绍了商会在留学合作领域的资源与优势。陈孝云教授在会上分享了国际教育合作的经验与见解,重点介绍了吉隆坡科技大学在人工智能、健康教育等领域的布局及学校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需求的战略安排,并就如何加强高校与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访企拓岗:打通尖端技术与教育应用场景
调研期间,代表团还受邀拜访了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园、用友网络总部和华图教育总部等行业领先机构。深入了解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成果,精准对接市场人才需求,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范式,为学校学科建设、学生实习就业开拓更广阔的国际通道。
在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园,代表团一行深入了解医疗机器人、AI辅助诊断、生物细胞培养等前沿技术。陈孝云教授提出可引入园区技术资源、优质企业,与吉隆坡科技大学联合开设生物医药类专业,孵化医工交叉创新项目。
代表团参观了用友集团展馆并举行会谈。用友集团介绍了其在马来西亚及东盟的国际化布局情况及其“数智化产教融合解决方案”。陈孝云教授在交流中特别指出:“用友的生态共建思维,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从实验室到产业落地的桥梁”,并表示将推动吉隆坡科技大学与用友共建二级学院或产业学院,定向培养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并围绕用友集团的海外人才需求定向培养、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
在华图教育总部,双方重点就通过产学研合作打通教育价值链、构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术研发”的生态矩阵,将教育本质与商业逻辑深度融合的探索,或将成为全球教育变革的新航标、职业教育的新机遇,也进一步拓宽学校优秀学子的海外人才输送渠道。
此次北京之行取得的一系列丰硕成果,标志着星青年国际集团在国际教育合作和产教融合领域迈出了新的步伐,将为集团推动教育国际化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注入新的活力。此次行程也是吉隆坡科技大学“数字赋能、全球布局”战略的关键一步,吉隆坡科技大学将以教育为纽带,串联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为全球教育科技协同发展提供新范式,推动国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持续推进合作项目落地,助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书写“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合作新篇章。(图/许勇、丁昊、张涛 文/张涛 审核:许勇、丁昊、郁宗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