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官方网站!
教育部统招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校训:海纳百川   经世致用

使命:成就一学生 幸福一家庭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董军社及林州市世纪学校一行来校考察交流

发布日期:2025-10-29 浏览次数:105

      10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北京青少年科学基金会理事长董军社,林州市世纪学校董事长李建明率世纪学校管理团队一行莅临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进行深入的考察与交流。学校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星青年国际集团董事长、吉隆坡科技大学董事局主席陈孝云及我校领导班子成员热情接待并陪同参观。


      考察团一行在校领导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星青年科创实训馆、党建文化馆等场所,来宾们对学院先进的实训设施、鲜明的党建文化以及富有特色的“星青年”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国际报告厅,陈孝云重点介绍了学校在“职教出海”与“国际办学”方面的探索以及并购更名吉隆坡科技大学后的发展历程和取得成果,分享了学校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的实践经验与未来规划,引发了在场嘉宾的浓厚兴趣。

      座谈会由学校党委委员、行政文化总监张义廷主持并致欢迎词。会上,副校长吴玉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概况;张义廷分享了学校党建工作的特色与成效;学生处处长韩双喜深入阐释了独具特色的“星青年”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尤其是‘星青年’人才培养模式,不仅理念超前,体系完善,更重要的是真正落到了实处,看到了成效,为我们基础教育的办学理念创新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李建明首先对绿海学院的热情接待与经验分享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通过此次实地参观和深入交流,绿海学院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和美好的印象。他特别谈到,绿海学院在陈孝云董事长的带领下,办学定位精准、育人特色鲜明,其先进的实训设施、浓厚的党建文化与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都令人赞叹。他强调,绿海学院在职业教育领域所展现出的开拓精神、国际视野以及在产教融合方面的扎实成果,非常值得世纪学校学习和借鉴。

      李建明希望以此次交流为起点,未来两校能够建立起长效的沟通机制,积极探索在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人才培养经验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可能,相互赋能,共同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董军社对绿海学院在职业教育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和展现出的蓬勃活力给予了充分肯定。董军社高屋建瓴地指出,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推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间的融通与协作至关重要。他深切期望并以“搭建一座横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立交桥”为喻,鼓励林州市世纪学校与绿海学院以此次交流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

      他进一步建议,双方可以率先从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互鉴先进管理经验、共育特色校园文化”等方面入手,开展务实合作,让基础教育的扎实根基与职业教育的实践活力相互激荡,共同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通道,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协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基层实践范例。


        陈孝云在总结讲话中阐述了绿海学院一路走来所秉持的核心办学原则。他深刻指出,职业院校的成功办学,必须牢牢把握两个“满足”:一是深刻理解和主动满足“政府需要”,二是精准对接和有效满足“社会需要”。

      他进一步阐释道,所谓“满足政府需要”,就是要胸怀“国之大者”,将学校的发展融入国家与地方的发展战略大局之中。具体而言,就是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召,紧扣安徽省和地方经济社会的产业发展规划,培养符合政策导向、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的“职教出海”项目,正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具体实践。

       而“满足社会需要”,陈孝云强调,就是要直面市场与产业的需求,以解决“社会所需、企业所急、学生所盼”为根本出发点,人才培养模式要契合岗位能力要求,确保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学校全力打造的“星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精准回应了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陈孝云总结道,这两个“满足”是绿海学院一切办学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和指南针。只有在这两个维度上同时发力、同向同行,职业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学校的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最后,陈孝云期待双方秉持着共同的办学理念,未来能多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图/关云瑞  文/王腾  审核:郁宗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