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官方网站!
教育部统招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校训:海纳百川   经世致用

使命:成就一学生 幸福一家庭

【全国职业院校校长治理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 校本实践案例】

发布日期:2022-01-12 浏览次数:28647


全国职业院校校长治理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

校本实践案例

 

案例名称创新“星青年”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三全育人”走深走实                 

责 人:  陈孝云                     

所在学校: 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        

完成时间: 2021年7月5日                

     


创新“星青年”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三全育人”走深走实

 

近年来,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紧紧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三全育人”实践探索,着力推动“星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凸显,“三全育人”工作扎实有效。

一、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工作应该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强调要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了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高校开展“三全育人”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提出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合作共享、内圣外王”的核心理念,确立了“一体两翼”战略,即以高水平职业大学为主体目标,以文化传承和双创教育为两翼。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专业技能精湛、综合素质全面的时代“星青年”。

“星青年”之名,肇端于北大教授绿海学院研讨会,蕴含“爱国、担当、自强、闪光”之意,传承于五四“新青年”,是“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发展。时代“星青年”“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是秉持爱党爱国、勇于担当责任、善于创造价值、乐于奉献社会的经世致用人才。

二、实施过程与方法

(一)明确育人导向。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研讨,学院明晰了“星青年”人才培养的目标思路和方法举措,形成了涵盖“星青年”“星”义阐释、“星青年”行动纲领、“星青年”宣言、人才目标、人才素质能力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系、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导师队伍建设规划、星级人才评价实施办法等“星青年”人才培养的完善体系和丰富内涵。

(二)建立体系机制。“六个下功夫”为着力点,即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成立“星青年”人才培育模式研究中心,在特色人才培育的体系内涵建设、质量监控和效果评价等方面统筹指导。

(三)明确三大特性。融入时代性,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直面高职教育在当下存在的问题与短板、面临的使命责任,为职教改革创新提供价值理念和实践方案;增强创新性 ,践行“不以一张试卷定终身、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教育观与人才观,推行专家教授、企业家、培训师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育人理念;具有体系性,方向上要高扬理想信念道德,内容上要整合全方位教育资源,方法上要遵循学生成长身心规律,途径上要构建以学生成才为核心的教育活动路径,机制上要强化工作紧密协同。

(四)实现全员覆盖。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包括学院党委、各党支部、学部门、教学科研思政宣传部门、教学院系、管理服务职能部门、教职工等在内的三全育人”工作的职责体系

(五)加强研究研讨。先后于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举行了“星青年”人才模式创新研讨会,邀请了全国著名高校专家学者、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代表,就“星青年”人才培养的目标、思路、举措进行了深入探究,集合众智,精准施策。

(六)探索产学研结合。与南京诚明书院、江苏固锝电子公司,浙江方太集团、国家行政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实践课题组”等合作成立“三全育人”创新研究中心。

三、实施路径与举措

(一)整合高端资源,搭建育人平台。学院牵头成立了安徽省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心、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联盟、安徽省红色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三大省级综合平台。其中,“研究中心”提出的“一个中心,六个结合”、指导创办的《思政云参》,有力推动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和思政课改革创新。“双创联盟”规划的双创教育“十大目标、五大课程、四大赛事”,激发了学院双创教育的生机活力。与国家双创委联合举办“高职院校双创师资培训班”,有效促进了双创师资队伍建设。“红研会”遴选的“百个红色经典、十大实践基地、五个活动项目”,对指导学院传承红色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丰富育人载体,打造育人品牌。学院创设江淮人文大讲堂、道德讲堂、党建文化广场、“星青年”文化广场、“六艺”堂、双创俱乐部、商道特训营、科学工作能力培训中心、专升本研究院等育人载体。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双创文化节、技能文化节、网络文化节、寝室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社会服务活动月等活动。重点打造“星青年”“12345”工程,即把生均10分钟职业生涯规划演讲作为素质测试内容,诵读两部经典著作,善跳三支企业舞蹈,参与“策划一次活动、开展一次志愿服务、申领一个创业项目、设计一份商业计划书”四类实践,具备“心态、时间、学习、目标、行动”五星管理能力,将此系统地融入第二课堂,纳入学分制管理,增强学生素质能力,形成了一批第二课堂育人品牌。

(三)强化思想引领,发挥主渠道作用。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出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活动。推行“小班制、互动性、实践化、互联网+思政”模式,让课程讲出理论深度与情感温度。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出台《推进课程思政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开展课程思政精品课、示范课评选活动。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育人元素,编制《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案例精选》。创新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创新“融合”式教学,让专业课程讲出“思政味”。

(四)坚守“主阵地”,高扬思想主旋律。2009年以来,学院每年开展纪念五四活动,开展“强国之路,青春使命”、“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党史宣讲、红歌合唱、主题演讲党史学习教育。学院精选金寨红军广场、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好人馆、徽州徽杭古道、红顶商人纪念馆作为师生学党史、悟思想、学楷模、强信念的重要思政课校外基地,每学期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学院按照三年六学期学段进程,设计开展“爱国、守纪、勤学、感恩、诚信、笃行、敬业”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和世界胸怀,激励学生爱党爱国、坚守理想、守纪好学、艰苦奋斗、诚实做人、学会感恩、爱岗敬业。

)突出传承创新,打造绿海文化。学院把以文塑心、以文育行、以文造境作为培育大学文化的重要举措,着力构建以《学院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为基石,以“三大文化”为顶梁,以工匠文化、徽商文化、双创文化、星巴文化、君子文化、“十德”文化、“星青年”文化为支柱的绿海文化大厦。江淮人文大讲堂举办近40期活动,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等一大批知名的学者专家先后登台主讲,现已成为合肥城市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星青年文化广场融“三大文化”、科技文化、工匠文化、星巴文化于一体,已打造为特色鲜明的党建思政教育阵地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融入思政课程、经典诵读、一日一善、“与圣贤同行”等实践中。“君子学堂”和“六艺堂”着力从“君子之德、君子之美、君子之行、君子之术、君子之能”五个维度,引导学生修齐治平、内圣外王,全面塑造新时代君子。

(六)强化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学院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等载体有机融合。结合学分制改革,推行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出台《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实施办法》。学院大力组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点亮心灯”行动、学雷锋系列活动、顶岗实习和创业实践活动。“星青年服务团”多次作为省内唯一一所专科院校服务全国两会、世博会、国际徽商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重大赛会。学院与国家双创委、中国中小微企业联盟、企业家协会深度合作,创设双创俱乐部、商道特训营,举办企业家进校园活动,组织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双创大赛,着力提升学生双创意识与能力。

(七)打造实践育人平台,践行“四合”理念。大力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理念,依托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与北京华航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华为科技有限公司、达内科技集团、圆通有限公司、北大青鸟教育集团、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上海舞蹈学院等诸多相关企业共建品牌专业及专业群、专业实训室,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以市场为导向,推行“教学+培训+就业”订单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已与300多家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创业基地。

四、成效与影响

(一)“三全育人”格局形成。通过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引领学院办学育人迈入新轨道。学院着力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推出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育人举措,形成了纵向上自上而下传导责任、横向上各个方面同向发力的“三全育人”新局面。

(二)改革带来生机活力。通过“三全育人”改革,学院寻找到一条既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又契合新时代对高职教育改革创新要求的育人新路,彻底解决了办学育人痛点,学院教育事业面貌一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三)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学院加强对外合作,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以满足人才培育条件为目的、覆盖相关领域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网络,由此集聚了一大批高端资源、优质资源,办学育人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四)学生综合素养提高。通过思想教育和实践磨炼,培育了“星青年”坚定的报国志、殷勤的为民心、顽强的学习力、饱满的创造情。在文化塑校中,校园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三风”显著改善,思政教育更加有效,学生行为更加健康。学生中间形成了讲理想、求进取、守孝悌、重责任、爱学习的浓厚氛围,学生逐渐更加自信并充满活力。

(五)人才培养硕果累累。近三年来,学院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二等奖,“志在蓝天”国际航空人才推介大赛第二名,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一、二等奖,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合肥市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暨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多项荣誉;办学以来,学院培养了上市公司创始人、CEO、合伙人数十名,多名学生被评为“创业标兵”、“岗位技术标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人”、道德模范、行业能手、企业骨干等一大批时代“星青年”。“星青年”人才培养模式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98.5%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星青年志愿团”多次荣获“安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上海世博局授予“最佳志愿团队”等多项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多次进行报道,“三全育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和社会影响。